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373:生命是一连串的行为编织而成的,佛弟子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跟因果负责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五十阴魔20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n06102h1xcl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
五十阴魔 20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观“尘”就是地大之成就,以,观“尘”就是地大,观地大之成就。你看!一切都由大地啊,一切都由尘所和合的,所以这个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为整个人生跟宇宙的来源,那么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怎么变化?它永恒的存在,所以我们应当崇拜地性、火性、水性、风性,就各各崇事,于此,于此怎么样?外在的地、水、火、风,群尘,怎么样?四大和合,发明这世间,种种的诸相,以此为发生造作的本因。就是:四大就是一切造作的本因。发,底下补二个字,发就是发“生”;作的上面补一个字,就是:造,发“生造”作之本因。就是:地、水、火、风为四大和合,才能够发明种种的世间假相、诸相,以此发生造作为本因,就是这个意思,所以以此外在的地、水、火、风为群尘,四大和合,发生造作,发明世间,种种的诸相,以此为发生造作的本因。立常住解,简单讲,就是把地、水、火、风看做永恒。是人则堕,生无生执,诸迦叶波,就是崇拜四大,并婆罗门,也是勤心役事,外在的事火,把火把拿起来拜,把水流拿起来崇,求出生死,成其伴侣,你看!本来有正知正见的觉知,没有悟到大圆觉智性,没悟到,却以此每天拜那个地、水、火、风,外在的尘相来求佛的菩提、究竟解脱。你看!这个就是外道的愚痴了,成其伴侣,迷佛菩提,妄失正见。

在座诸位!不要说台湾,任何一个国土,包括印尼,包括菲律宾,都有一些让你匪夷所思的仪式,那此……,印尼,你到普吉岛,泰国,泰国也有;印尼也有;你到泰国去,那个普吉岛,他就差不多三十年前台湾用的那个,用那个刀,像鲨鱼剑一样,那么泰国那些是从几百年前华人移过去的,那么也是拜种种的杂神,也是这样子的!把全身搞得统统是流血;印度也是:用个针穿过去;南美州也是:亚马逊河也是;非洲也有;把舌头割成两半,让它血流。这些很可怕的仪式!师父在这个电视上有看到,看了很难过,非常难过,所以一个人没有究竟觉,你怎么做,统统在某一个角度,我们随便拿一个饮食来讲,诸位!你到法国去,我们是吃素的,到法国没问题,你到法国,百分之八十的法国,吃什么肉?你猜猜看?你没到法国去,百分之八十的法国人吃什么肉?吃马肉,马肉。这在台湾业讲,简单是incredible!不可思议的!这个马是跟人啊,一种心灵的眷属,所谓心灵的眷属就是,马为我们做很多事,对不对?可是法国人吃的,百分之八十统统吃马肉,他说马肉含有铁质,比一般的猪肉、牛肉高出,铁质高出百分之二十五,所以在法国那些孕妇,生产后不是吃,什么吃榴梿啊?中国人吃什么麻油鸡啊;他们吃马肉;菲律宾更恶心,菲律宾马尼拉,吃什么?那个你绝对打开,你不敢吃的,我看了以后就呕……

观世音菩萨,怎么吃这种东西?他们吃的是鸭蛋,不是鸭蛋喔,是鸭蛋,活的鸭蛋,胚胎的鸭蛋,让它慢慢慢慢地成长,慢慢慢慢地成长,成长喔,那个鸭蛋一生出来,要照X光,看看那鸭蛋是活的?还是死的?死的丢掉,胚胎要活的,透过那X光,那鸭蛋是活的,那鸭蛋慢慢成长,成长到十八天喔,我还记得很清楚,我就看第十八天有鸭子的喙长出来了,鸭子的头鸭子的身体,就是还没有看到毛而已,这个时候,一次几万颗,几万颗,怎么样?拿下去煮,煮了以后,就在这个时候,就敲开来,就一只鸭子的形状跑出来了,我昨天才看到,差点吐出来!太不可思议了!吃这种东西!鸭子敲开来,敲开来,然后就拿起来,塞进去,他说这个可以帮助男人很强壮,补这个高蛋白,高蛋白,对不对?吃这种东西。再来非洲,非洲吃什么呢?非洲吃那个,跑到森林里面,用那个毒箭,呼!吃猴子!那么在台湾,在这个爱护动物,你吃这个狗肉,会被排斥的!而且轻视的!但是这一条狗要出在贵州,阿~弥~陀~佛,没辄!贵阳,中国大陆那个贵州、贵阳,那个一锅,我在电视上看到了,一锅统统是狗肉!广东也有。在座诸位!要是没有听经闻法,你想想看?单单这一辈子吃的那一些,你怎么还?是不是?所以每一个宗教,像回教、伊斯兰教,不吃猪肉;那么法国吃马肉;有的吃狗肉,有的吃猴子肉;那佛教大乘,统统吃素!

【环师谓:识阴尽者,消磨六门,诸根互用,今识阴未尽,则才得随顺而已。若于圆满无碍,融通不隔,六根互用之中,观中一字,足见互用之妙,含而未发也。已得随顺者:虽然互用之妙,含而未发而已;得随心顺意,略无隔碍而已。即便于此,圆融化理,妄生计度,一切诸法,莫不由此四大发生。】于是求外在的火的光明,(【于是求火之光明,】)求外在的水的清净,(【乐水之清净,】)求外在的尘相的风的周流,(【爱风之周流,】)观外在大地的尘相之成就,(【观尘之成就,】)【尘即地大,以地大能成就诸事故。】所以你以现去印度去,还可以看到拜火教、拜水教,对不对?【各各崇事:崇即尊崇,事即供事,或尊供于火,或尊供于水等,各随所见,而偏执也。为欲增进其圆化之妙,以此群尘,发作本因者,群尘即指四大,如前云:四大和合,发明世间,种种诸相,以此为发生造作本因。一切所作,皆属无常,惟此常住,故立常住解,以为常司造化之真宰也。】“司”就是管理,以为常管理造化之真宰,主宰的意思,就像基督教的,设一个上帝;外道设一个大梵天、大自在天、摩醯首罗天;都设一个能主导世界的真宰。

【并谬计能生圣果,一切圣凡因果,莫不由之而生;实则不能生,故曰生无生执。诸迦叶波,别姓也,如优楼频螺迦叶等,婆罗门总姓,共有十八,迦叶其一也,乃指一类,事四大之外道。勤劳其心,役使其身,供事于火,尊崇于水,事风崇土,可以例知。】现在把外在的,变成崇拜了,心外求法。【以此崇事,求出生死,以求真常之果,】不晓得万法唯心,问题在心!不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。【成其伴侣。所立既非真常,所修宁有实果?故曰迷佛菩提。崇事无情,立常住解,故曰亡失知见。】把无情物拿来拜,这样想要成佛,是不是?像我们台湾也是,拜了很多的鬼神,这些什么天界的,再怎么拜,你还是不能出三界!那台湾这种信仰,也从大陆来的,像妈姐,祂是从大陆的福建的,大陆福建来的,那么我们拜这里的关公,关羽,是从山西来的,所以,那么关公是山西人嘛,对不对?你知道吗?关公哪一省?知道吗?不知道啊!

所以接下来!【子三  出名警觉】经文:【是名第五,计著崇事,迷心从物,立妄求因,求妄冀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颠化种。】这一段,要解释一下:是名第五,计着,“计着”就是邪惑,邪见的“邪”,迷惑的“惑”,“计着”叫做邪惑。“崇事”就是邪业,惑业苦,惑业苦嘛。一个是计着,是邪惑,崇事呢?拜火、拜水、拜地、拜风,这个就是邪业,迷心从物,中间补一个字,补一个“真”,迷“真”心却从物,崇拜四大无知之物,迷于真心却崇拜四大无知之物,迷一真的灵觉知,迷于真心却崇拜了四大无知之物,立妄求因,什么叫妄求因?诸位!补上四个字:非因计因。不是真正成佛的因,叫做非因计因。不是成佛的因,把它认为这是成佛的因、出生死的因。求妄冀果,就是,“冀”就是希望,就非果计果。

立妄求因,就是非因计因;求妄冀果,就是非果计果。中间补上几个字:认无情之物为真因,违远圆通,就认无情之物为真因,这个是违背了远的圆通,愈修就愈远了!是不是?认无情之物为真因,违远圆通,接下来,再补上几个字:将有漏之果为实证,背涅槃城,把有漏之果,把它当做是有漏之果,崇拜地、水、火、风,这是有漏啰!将有漏之果为实证,这个时候就背涅槃城,生;“颠”就是颠倒;“化”就是化理;“种”就是之种类;佛说: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这个是正理啰,他现正不是!生颠倒化理之种类。整段的贯串起来,因为这一段比较难一点,整段贯串起来是说:是名第五,以计着的邪惑,崇事地、水、火、风的邪业,迷于真心,却崇拜外在的四大无知之物,立为非因计因的妄求因,接下来,非果计果的求妄冀果,认无情之物为真因,违远圆通,将有漏之果为实证,背涅槃城,生颠倒化理之种类,不了解,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为造。

1516页,【《正脉》云:计著:邪惑也。崇事:邪业也。迷心者:迷己一真灵觉之心;从物者:从四大无知之物。妄求因者:非因计因也;妄冀果者:非果望果也。  认无情之物为真因,故曰违远圆通;将有漏之果为实证,故曰背涅槃城。生颠化种者:谓生颠倒化理之种类,佛说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是心为能造,而一切为所造,此是生物之正理。今既颠倒化理,故堕外道种类。五生无生执竟。】

【癸六  归无归执  分三   子初行尽识现】经文:【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】【此第六归无归执,准上可知。】

【子二  谬解成咎】经文:【若于圆明,计明中虚,非灭群化,以永灭依,为所归依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归无归执,无想天中,诸舜若多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】这一段不容易了解,所以你要稍微注意一下,这一段真的不容易理解,而且里面的名相,跟你想像的名相,刚好不一样!

若于圆明,“圆明”就是识阴,“计明中虚”就是:计圆明中虚无体性,为究竟地。非灭群化,就是说要把这个身把它除掉,把这个国土也除掉,就是纤尘清,一点点的尘都不立,就是非灭群化,就是一定要把身、土,全部一尘不立,彻底地摧毁,叫做非灭群化。以永灭,一定要把它除掉,永灭,不是讲本来空,就是除灭以后,那种强迫物种的不存在,强做国土的不存在,那一种灭法。以永灭群化所依,为所归依,生胜解者,他认为摧毁了身、摧毁了土、摧毁了一切、一切法,那么这个就是永灭群化所依,为所归依。简单讲,就是我一定要把它彻底地摧毁,就像虚空,什么都没有,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归无归执,注意听!以此为托之处,实无可归托,“归”就是一种依靠,以此为依靠所托、归托之处,但其实是虚无不可归托之处,这样的执着,无想天,注意!这个“无想天”不是那个无想天,不是四禅的无想天。这无想天就是只要没有思想的天,统统纳归叫做“无想天”。只要没有思想的,就是四空,没有身体,没有一般的思想,就像虚空一样,所以这个“无想天”,不是那个四禅的无想天,就是只要没有思想的、没有身体的,统统列为这个天,就是四空天,所以这个“无想天”就是四空天,当然最高的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天。

所以你看喔,名相一模一样喔,无想天,你看,这个谁会?如果没有这样讲,大家认为无想天,那个就是四禅的无想了,不!错了,完全是错误!所以这个无想的意思就是:就像虚空之无想,这个意思。就像虚空的无想,叫做“无想天”,简单讲,就是空,完全摧毁的那种空的状态。诸舜若多,成其伴侣,我们说“舜若多”,那么舜若多就是虚空的意思,如果说舜若多可以消除,可以销毁,那么我们:烁迦罗心无动转,烁迦罗心就是坚固的道心,也不会转动。所以这个“舜若多”就是虚空的意思。它的本义最重要,注意听!它这个重点就是,我把所有的身,全部摧毁!像虚空不存在。我把所有的土,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,用观念把它摧毁,一定要完全不存在啊,身跟土。那这个佛讲的空,就差太多了!佛讲的身,当体即空!土,当体即空,就是一定要令它类似冥顽不灵的虚空。成其伴侣,这个就是落入外道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

师父再解释一下,整段的贯串起来的意思是:如果依识阴的圆明,计圆明当中无体性的虚空,无体性为究竟之地之虚无,“虚无”就是虚无体性,计圆明中,的虚无体性为究竟地,不存在的,然后呢?一定要彻底灭群化,灰身灭土,纤尘不立。以永灭群化所依之空,为所归依,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于以此为托之处,实无可归托之处,这样的执着。也就是如虚空之无想天中,当然就包括四空天,诸舜若多就是虚空之天,成其伴侣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所以这里就是一个重点,就是:他所体会的,就是一定要断灭,把它彻底摧毁的那一种空,你只要记得这个观念,这个就是外道,这一段所执着的。所以诸位!这个癸六,中间那个癸六,归无归执,“归无归执”就是归于虚空,其实无所归。答案就是这个,“归无归执”就是这个意思,归于虚空,彻底摧毁,归于虚空,其实是无所归,本来就当体即空。

1517,看注解,【圆明,即是识阴,见前四阴皆尽,露出识阴,圆遍湛明,犹如止水。,而不知仍是罔象,虚无妄想,即便计此,圆明中虚无体性,为究竟地。非灭群化者:非即毁也,】一定要把它彻底摧毁。【要毁灭群尘所化,一切身土,即欲灰身灭土,纤尘不立。以永灭依,为所归依者:以永灭群化所依之空,为所归之处,常处虚空,永为依托,更不前进。岂知乃是虚无不实之境,非是实有可归之处也。以此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归无归执,以此为托之处,实无可归托也。无想天中,诸舜若多,成其伴侣者:《正脉》云:无想天,略举非非想,以该四空,非取四禅无想也。诸舜若多,总举趣空天众,为同类也。】什么叫做趣空?就是连这个色身都不要,化为虚空,连这个色身,统统化为虚空,叫做“总举趣空天众,为同类也。”就是这个意思,【既以断灭为果,自应迷佛菩提,以虚无为因,自应亡失知见。】这当然不可能成佛,佛是当体即空啦,为什么你一定要把它摧毁咧

【子三  出名警觉】经文:【是名第六,圆虚无心,成空亡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断灭种。】是名第六,圆明,“圆虚”就是圆明中,以虚无之心为因。诸位!你要做一下笔记:于圆明当中,圆明中以虚无之心为因地心,成就空亡之果,就是不可能成佛了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断灭种。断灭种,当然就是断佛的种子啦。

【于圆明中,以虚无之心为因,成就空亡之果,谓纵使修到非非想天,八万劫终是落空亡。违远圆通,以不生不灭为因地心;背涅槃城,以不生不灭为果地觉也。现在既以断灭居心,将来必堕断灭之种。《正脉》问:此与后二何别?答:弃有取空,见解志愿皆同,但先心各别,】先初发心是不一样的,此凡外种,凡夫跟外道,凡外种,以伏惑而取空,(【此凡外种伏惑取空,】伏惑,不是断惑,断惑是当体即空,就是断惑,没有能所;可是他把它伏住,故意不去正面的面对这个烦恼,却一定要把它摧毁。【彼圣性种断惑取空也。】所以他这个是伏惑,伏惑不能出生死,彼圣性种以断惑取空。那么后面二个是有讲到小乘的果位。【六归无归执竟。】

【癸七贪非贪执分三  子初行尽识空】经文:【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】这一段是讲贪非贪执,【此第七贪非贪执,准上可知。】

【子二  谬解成咎】经文:【若于圆常,固身常住,同于精圆,长不倾逝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贪非贪执;诸阿斯陀,求长命者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】这若于圆常,“圆常”就是识阴,固身常住,认为这个识阴是常住,同于精圆,我也要像第八意识,怎么样?长不倾逝,他还不了解,那个是最极微细的生灭,这外道执第八意识为真常,我要像它这样子,那么我也想巩固这个色身,像第八意识一样,永远的不死,长不倾逝。“倾逝”就是死啊,我不想死,要活多久一点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贪非贪执,“贪”就是妄生贪着长生,而实非可贪。

所以这个“贪”就是妄生贪着长生,而实非可贪,所以叫做“贪非贪执”。诸阿斯陀,求长命者,成其伴侣,这阿斯陀求长命,成其伴侣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这个还有一个故事:佛刚出世的时候,他们这个印度,很迷信于这些外道,就请人家来算命、看相,就请阿斯陀来,这阿斯陀就抱起了释迦太子,抱起来的时候,就大哭,痛哭流涕,说: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佛,成无上正等正觉,我现在老了,没有机会听他讲经说法,我没有办法让他来度我了!所以这个阿斯陀就哭得很伤心,然后就抱着这个婴儿,他就……有的就这样记载说:希望来世有因缘,佛陀来度我。就发了这个愿,就说我,因为他已经老了,也很老了,抱起婴儿,释迦牟尼佛就刚刚出生而已,就来不及了。

所以说要听到佛法,你看啊!佛一出生,他已经入涅槃了,他比我们更不幸啊,佛入灭二千五百多年啊,对不对?台湾还有一个慧律小和尚,来跟你讲经说法,让你还听到正法,还真的不错啦!所以在座诸位!我们这个善根比那个善根深厚,佛一出生,他就死掉啰,是不是?不过还好!我一出生你还没死掉,是还来得及,是不是?因此大家要珍惜这个因缘,所以一个人,不管你从哪里来,只要有因缘入于佛门,所以师父对每一个佛弟子,只要不是来搞破坏的,无论是出家,无论是在家。所以出家众,我非常的赞叹,因为出一次家,是很不简单!对不对!尤其是比丘,这个比丘,你想想看!爸爸、妈妈要同意,对不对?又是男众,又是这么高的学历,那你想想看,要来出家?现在的人都生一个,要不然最多生二个,对不对?那谁要送他儿子来出家?已经没有了!现在台湾生育率是全世界最低的,大家都不想生了,那看怎么办喔?是不是?所以每一个比丘来,我都非常地赞叹,也非常地珍惜,也非常地尊重他们。那么对于在家居士,只要跨进来文殊讲堂的一步,我都是如此的珍惜跟赞叹、跟随喜,要跨进来这一步,太不容易了!是不是?太不容易了!要不然你看我们对面这一栋,对面这一栋,你看!门当户对!他的正门就是我们的正门,就在我们前面而已啊,这样跨过来,一分钟都不要啊!你看!从头到尾有几个人来听经闻法?听楞严的?没有!对不对?没有!

那你就知道!在座诸位!你看,诸位有多么的善根啊,你就知道这个,所以为什么说:师父,你每一个在家居士、徒弟,我看你都是用这么的慈悲心,来对待每一个护法居士大德,我们都看在眼里,感动在心里。为什么?他要跨进来,多么地不简单啊!这一棵菩提树,整个佛教,就是一棵菩提树啊,这棵菩提树,出家、在家如果能够持戒律,佛陀的这棵菩提树,就没有杂草;能够修定,就给他养分;能够下着雨水,就给他智慧;再来,每一个众生,出家、在家,都敬佛、敬法、敬僧,赞叹佛、赞叹法、赞叹僧,那就是给他阳光,sunshine,阳光,这一棵菩提树就越长越高,越长越高,越来越茁壮。可是不是啊!出家人互相批评、内斗,这一棵菩提树很快就死掉了,出家人批评在家居士,在家居士批评出家众,这样搞下去,这棵菩提树,很快啊,这棵菩提树,就夭折了!我们把整个佛教看成一棵菩提树,我们是命运共同体,如果说把整个佛教的佛弟子放在一条船,对不对?一条船,你看看!这一条船,出家、在家统统坐在同一条船,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弟子啊!哪有分中国大陆跟台湾?美国跟中国大陆?只要是全世界的佛弟子,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!

以前有一个人比喻不恰当,那比喻,我不太喜欢听,他说:嘿!慧律法师,我们都是穿同一条内裤的。我说:你那一条内裤臭死了,用这个比喻,这个比喻,不恰当啊!是不是?怎么用这样比喻呢?不恰当,嗯!不好,是不是?这比喻要好听一点嘛,是不是?坐在同一条船啊,所以只要跨进我们文殊讲堂的,这个出家,在家众,我都对他们特别地礼遇,赞叹,佛教需要这样子嘛。诸位!全世界的六十亿七十亿的人口,都赞叹佛、法、僧,那你看,这不得了!在座诸位!今天你为什么能够听到阿弥陀佛的圣号?是怎么来的?东方有阿閦鞞佛,大家都赞叹阿弥陀佛,对不对?南方赞叹阿弥陀佛,西文赞叹阿弥陀佛,北方赞叹阿弥陀佛,下方、上方,诸位!佛教的兴盛,从敬佛、敬法、敬僧,当然居士也要尊敬,从哪里来?赞叹佛、赞叹法、赞叹僧,赞叹居士,为什么?如果十方没有赞叹阿弥陀佛,你这一辈子,你听不到阿弥陀佛的圣号,所以全世界的人都赞叹佛、赞叹三宝,佛教就兴盛;全世界的人就骂你,毁谤你,佛、法、僧,那麻烦大了!你听过万夫所指,无病怎么样?而死啊。所以我们啊,尤其是法师啊,记得!要约束我们的行为举止啊,让得:我们的行为举止,就是生命的全部,生命是一连串的行为所编织而成的,不是空口说白话的,所有的佛弟子,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跟因果负责!

接下来,【《正脉》云:圆常亦识阴区宇。历观上来,于此一境,称圆元、圆融、圆明、圆常,义各有表。元表诸法统归,融表万化含蓄,明表彻体虚朗,常表究竟坚牢。各与本文关涉,细寻可见。由彼观见,前四阴尽灭,而识阴现前,】还没有破,所以这个【识体精明,湛不摇动,】而妄计这个时候接近真如,却提早做圆满常住。【而妄计为圆满常住也。又见识为一身之主,有欲坚固此身,令得常住,同于识精圆明,长不倾逝。倾逝即死也,】就是所谓长生不老、不老长生(【即所谓长生不死也。】)秦始皇就是派徐福啊、五百个童男童女,去外面的蓬莱个仙岛,去求这个仙丹,听说日本的后代,日本就是徐福……秦始皇派徐福当时候派去的这一群童男童女,去寻这个外道啊,后来秦始皇也是啊,秦始皇,活五十岁,后来汞中毒而死,因为他一直想要吃这个长生不老的东西,那以前炼这个汞,汞中毒,秦始皇后来发疯了,常常对着这个海在喊,喊了:我是天下第一王!常常对着这个,我可以让太阳升起来,可以让太阳下山,然后到五十岁就常常到大海边,秦始皇挂了一个皇帝,咚咚咚咚……有没有!那个须须的咚咚,他就大海,那个时候四十九岁、五十岁就颠倒了!秦始皇没活得我(师父)的六十岁,他五十岁就死了啊!临命终的时候,也没有我这样正常。

【不知此身,终是无常生灭,妄生贪著。以此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贪非贪执,谓妄生贪著长生,而实非可贪也。诸阿斯陀,此云无比,即长寿仙也。言诸者,以仙非一人,凡求长命者,成其伴侣。不知更求真常之果,故曰迷佛菩提;但知坚固幻妄之躯,故曰亡失知见。】注意听!法身才是无始无终,法身无始无终,是从亘古以来,它就常存;报身,它是有始无终,报身要修到成佛以后,他才有庄严的报身,体相用,无量的庄严相,他有开始,有始,但是无终,佛的圆满报身,他是有始,成佛以后,有始无终;可是佛的应化身呢?示现在印度那个八十岁的释迦牟尼佛,他老人家咧?是有始有终的,释迦牟尼佛示现的,在印度,那个是这个躯壳,有五蕴身,他是示现的,是有始有终的。

所以记住:佛不入涅槃的!所以经典里面讲,若说佛入涅槃,即是谤佛。佛不生不灭,怎么入涅槃呢?涅者不生,槃者不灭。佛不生涅槃的境界,佛不生也不灭。所以佛告诉大慧:若说如来入涅槃,即是谤佛。何以故?如来有死,就必定有生。生死是代谢义,是轮回义。佛无生无死,佛无生无灭,所以说释迦牟尼佛死了,其实那个是示现的肉身啊!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常住的法身,无量劫来常住、清净的法身,在座诸位!这个这一棵菩提之树,你一定要让它活下来!在座诸位!你有个责任,如果你在旁边看看这些初学佛法的人,你就告诉自己,他的心中,每一个人的初学佛法,乃至于小菩萨,七岁、八岁、十岁,开始学佛,这一棵菩提树,就由你来栽种。你的四周围的心中的那一棵菩提树,由你来栽种!你赞叹佛、赞叹法、赞叹僧、赞叹一切佛教的,那么这个菩提树,它就一直活起来,他对佛有信心啊,是不是?尤其是佛不在,经典也不会讲话,所以现在三宝由僧伽来负责。好!这一棵菩提幼苗,你动不动就给它一些毒药,动不动就给它恶的观念,不好的观念,这一棵菩提幼苗,嗯……很快不死掉了!很快就死掉了!所以在座诸位啊!我们要不要种植无量无边的幼苗?让它茁壮、成长?就看我们佛弟子这一代怎么做了。所以在座诸位,你、我都有责任啊!所以记得师父一句话,千万不要忍心去伤害任何一个人的法身慧命,这个很重要的!菩提的法身慧命,不要去伤害它!一定我给他信心,一定要给他希望。这个很重要的!

1519页,【子三  出名警觉】经文:【是名第七,执著命元,立固妄因,趣长劳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妄延种。】解释一下,说:是名第七,执着命元,立这个坚固幻妄之身,坚固幻妄之身为因地心,趣长,“长”就是长恋尘劳,对不对?长时间的恋着这个尘劳之果,为什么?希望享受人生,enjoy life,perfect life,完美的人生,或者是enjoy life,享受这个人生啊,其实人生,你看透了,没有一件事情是真的!人之所以痛苦,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!不了解生命,生命对他来讲,是一种惩罚!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妄,“妄”就是妄冀;“冀”就是希望,一个北,再一个异;妄冀,“延”就是延长寿命,生妄冀延长寿命之种。【执著命元者:执著识阴,为受命之根元也。立固妄因者:立坚固幻妄之色身,以圆常识阴为因心。趣长劳果者:趣向长恋尘劳之果报,而不求出离之道也。亡失本修,故曰违远圆通;不出生死,故曰背涅槃城。生妄延种者:谓不达自性真实常住,存想固形,妄冀延长寿命,以成长寿仙之种类也。七贪非贪执竟。】

【癸八真无真执  分三   子初行尽识现】经文:【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】【此第八真无真执,准上可知。】

【子二  谬解成咎】经文:【观命互通,却留尘劳,恐其销尽,便于此际,坐莲华宫,广化七珍,多增宝媛,恣纵其心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真无真执,吒枳、迦罗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】

说:观命互通,什么叫观命互通呢?观这个受命的元由,乃是识阴,这识阴跟诸类通觉,都是一样十二类生,都是由这个来的,故曰互通。却留尘劳,恐其销尽,唉呀!我这个色身无所依托,很快就会消失了,便于此际,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见解,因此就坐莲华宫,怎么样?他有这个神通力,广化七珍,多增宝媛,“媛”就是美女,恣纵其心,生胜解者,这个男从啊,就差不多这三关,所有的男人统统倒了!财、名,再来接着就是色。“色”这一关就倒了90几、95%的男人;再加上财,就倒了99%了,再加上财;再加上“名”,就是虚荣心,“名”,所有的男人差不多99.9999999%差不多!没有一个人突得破的,差不多!所以死了以后,人家说我们这些男人啊,要想要升个天,还不容易!因此就增加了很多的美女,恣纵其心啊,唉呀!放荡他的行为,放荡他的行为,就是我们现在这样子讲,现在的名词叫做:纵欲主义者,今日有酒,今朝醉啊;今朝有女人,今朝玩啊;反正就死了就算了!来世,没人看到!现在快乐最重要了!叫做恣纵其心,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“真”就是真常;“无真”就是无真常。就是妄执业识、命元为真常,而实非真常。就是把第八意识,这个业识执为真常,但是其实还没有达到真如自性的真,常住的真常,实非真常,所以真常者,提早执第八意识,视业识为真常,实在是还没有达到真常的境界,吒枳,吒枳就是结缚的意思,迦罗,这二个是天魔;吒枳天魔,迦罗天魔。这个吒枳翻译成中文叫做结缚、捆住,被欲望捆住了,结缚。那么迦逻呢?就是我所作,以能变化种种的欲境结缚众生,我变化种种的欲境,迷惑所有的众生,成其伴侣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

【观命:即观受命元由,乃是识阴,与诸类通觉,故曰互通。是知一切身命,咸以识阴为本,一切尘劳,悉与命元有关;于是却留住世间尘劳,祗恐其销尽,则我之身命,无所依托。且行尽识现,一切圆融变化,莫不随心自在。便于此际,正却留尘劳之相。尘劳以贪欲为本,即于此际,现坐莲华宫,取其庄严美丽,微妙香洁。广化七珍,多增宝媛者:七珍即七宝,媛是美女也。使七宝罗列于华宫,俾美女横陈于左右,穷奢极欲,恣纵其心,以为妙乐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真无真执,妄执业识,命元为真常,而实非真常。吒枳迦罗,即天魔之异名,吒枳此云结缚,迦罗此云我所作,此魔自谓三界结缚,惟我所作,以能变化欲境,结缚众生故。今却留尘劳,略同彼计,故云成其伴侣。】物以类集,【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,不知更有无上菩提,亡失正知正见也。】

【子三  出名警觉】经文:【是名第八,发邪思因,立炽尘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天魔种。】邪思,什么叫邪思?放纵自己的欲望,当然是是邪思。说:邪思纵欲为因,立炽盛,怎么?尘劳,其实是很累的!在座诸位!一个修行人,财啊、色啊、名啊,避之唯恐不及,对不对?一个大修行人,这个是很累人的,是不是?所以在家居士,男人就有这样感慨!家里一个老婆,就觉得很累了,是不是?还搞到小三啊,小四啊,一直到国三,国一、国二、国三,这怎么得了咧!一个女人就…每天就唠唠叨刀的,外面还搞到小三、小四、小五,那就这个你看!这个男人真辛苦喔,是不是?天天要打妄语啊,要到小三那边,嗯!我出去一下,我去办一支手机,对不对?到小三那边的时候,跟老婆讲:我现在正在上班开会啦,你不要再打电话来了!到小五那个地方就说,就跟大老婆、二老婆、三老婆、四老婆,一个一个发简讯:现在来了一个客户,正要做生意,千万的生意,千万不要来打扰!刚好跟小五好得不得了!其实这个很辛苦啦,这个出家人看起来是很辛苦!

【发邪思因者:谓发邪思纵欲,以为因心。立炽尘果者:谓立炽盛尘劳,以为果觉也。违远圆通,本修之因心;背涅槃城,寂灭之果觉也。不断欲而修禅,必落魔道,】诸位!一切的成就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,你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!没有断欲,三昧修不成的!什么叫做无间道?“无间道”就是圣道,就是我在般若智慧,绝对不会被男女的淫欲所间断,被执着所间断,比如说你修行,修修修……修到一半,你要动到男女的念头,那简单讲,你就是还没有进入无间道,那如果修行修行,修到一半,晚上的时候,在那边,啊!还烦恼这个,烦恼这个,你还没有进入智慧、般若智慧的无间道,无间道的意思就是:不会被烦恼所间断、斩断、分断,就是一直连续的智慧,这个就是三昧的功夫,所以一般人三昧功夫不到,那么,他就没有办法得到无间道。所以,不断欲而修禅,必落魔道,【故曰天魔种。八真无真执竟。】那么很多的在家居士就说:唉呀!我们现在有夫妻,那你叫我们怎么办呢?我告诉诸位!如果你不准备进入成佛的阶段、修禅三昧的阶段,那么,那么就是尽量减少,只能这样讲,但是要配合对方,是不是?所以在家居士不好修行,广化律师一直说:在家居士最不好修行的,就是这个。这个不是一个人的问题,我想要持清净戒,持清净戒,可是我的老公怀疑我外面有男人,是不是?那你也没办法持,所以这个就比较困难;男人想要持清净戒,那女人就会说,他老婆就说:嗯!男人我早就看透了,你要是外面没有那个宣泄的另外一个管道,为什么都不来找我咧?她就开始一直打问号了,开始一直打问号,所以在修这个,有时候会搞到家庭破裂啊!有时候这个修行是很难啦!在家居士是很难啊!要协调,知不知道?要协调啊!男的要相信女的,女的要相信男的啊,这样才有办法啦。

1521页,【癸九定性声闻  分三 子初行尽识现】经文:【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】【此第九定性声闻,准上可知。】注意!这个名词听起来,有一点陌生,定性是什么意思?定性的意思,你一定要注意听清楚,就是不可改变,他就是声闻,你改变不了他!他已经定了,固定了,没办法转小向大,没办法回小向大,也不发大菩提心,得少为足,裹足不前,定性声闻。我们用中国的一句话,就是:那个个性已定啊!江山易移,个性难改!就是定性,你改变不了他,叫做定性声闻。那么定性声闻,就是没机会回小向大,自己也不肯啦!

1522页。【子二  谬解成咎】经文:【于命明中,分别精粗,疏决真伪,因果相酬,惟求感应,背清净道:所谓见苦断集,证灭修道,居灭已休,更不前进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定性声闻。诸无闻僧,增上慢者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】

这一段,对初学佛法来讲,有困难!于命明中,我们前面不是讲吗?各命由绪,不是游戏喔!理由的“由”,光绪皇帝那个“绪”,于各命由绪,了然明白,就是对第八意识非常的清楚。分别精粗,“精”是指变易生死,是圣人的境界;那么“粗”是分段生死,是凡夫的境界;那么简单讲,如果用生灭来讲,分段生死,一段一段生,一段一段死,就是今生今世,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,叫做“一段一段”。这个就是境界比较粗糙;这个变易生死不会很难理解,就是:很微细的第八意识,难断的、微细的,看起来没有生死,但是还是有生死,微细的变易生死。疏决真,“真”,就是圣道为真;“伪”就是外道执着断见、常见,为“伪”,不实在的;“疏决”就是有智慧来决择,什么是圣道的“真”,什么是外道断、常二见的“伪”。那么因果相酬,是指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相酬,说:世和出世间的因果相酬,“相酬”就是相酬、相对应。惟求感应,他们这个定性的声闻,他想要真修,而感得实证,为什么要求感应呢?这个感应跟一般你理解的感应是完全不一样。说:我们念佛,求得感应啊!感应观世音菩萨!感应阿弥陀佛!喔!这个完全跟这个没关系!跟这个没有关系的!惟求真修之感,真修才能感得实应,实证之应,要这样解读,要真修,才能感得实证之应,要这样解读。

惟求真修,能感得实证之应,后面补四个字:速出三界。这重点,在这个地方!重点在这个地方啊!感应的后面补上四个字:“速出三界”,我愈快出三界愈好!这个才是重点啊!背清净道,净的后面补一个:“佛”道,清净的“佛”道,背一乘实相清净的“佛”道,就是违背了一乘清净的“佛”道。所以大智度论说:惟有一佛乘,惟有一实相,其余皆魔事,统统是魔道!包括二乘人都列为魔,不究竟道,短暂的那个涅槃,有余涅槃,偏空涅槃,得少为足,所以叫做背清净道。简单讲,就是背一乘实相清净佛道。所谓的后面补四个字:小乘思想。所谓小乘思想,见到了苦,我们想要把它断;这个集就是集贪、嗔、痴,见到八苦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苦;断集,断,这个“集”就是世间的因,世间的因啊!苦呢?是世间的果,佛陀告诉你人生为苦,让你看到真相,这个世间就是苦的,你才要想修行。苦从哪里来呢?从集合贪、嗔、痴来的;注意!“断”集就是断掉贪、嗔、痴的集合。“证灭”,证入于,“灭”就是涅槃,证入于灭,就是证入于涅槃之道。“修”就是修三十七道品,或者八正道,“修道”就是修三十七道品,或修八正道。叫做:见到了八苦,断掉了贪、嗔、痴的集,然后证入了涅槃之灭,修三十七道品、八正道之道。

居灭已休,就是这个灭谛的涅槃之乐,太好了!已休,注意!就是告一个段落,这个“休”不是完整的休,这是告一个段落了,我们现在用现代的名词来讲,叫做:已经告一个段落!算是不错了!得少为足,裹足不前,更不前进。生用解者,你看!我证阿罗汉果了,你看,不错了!就像一个人考试,考了六十分,哇!我考及格了,不错了!是人则堕定性声闻。“定性声闻”就是固定,不可改变!然后定性声闻后面,补四个字:“得少为足”。定性声闻,后面补四个字:“得少为足”,裹足不前,对于无上道,菩提的无上道,没兴趣!诸无闻僧,就是加二个字:无闻“比丘”僧,这个是指:没有闻慧,不听经闻法的比丘,这个也是一个比丘的名字,叫做“无闻”。这个是:把初禅当作是初果;把二禅当作是二果;把三禅天的境界当作是三果阿罗汉;把四禅的境界,当作四果阿罗汉;以为: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没有生死了!结果咧!后来又起生灭心,原来还没有了生死,把以把四禅的无闻比丘僧,还有一些增上慢比丘,这个也是比丘,增上慢比丘,什么叫增上慢比丘?叫做未证言证,“未”就是未来的“未”,没有证,言证啊,还没有到那种功夫,就说:我已经证了!叫做增上慢。

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,诸位!加补四个字:亡失“究竟大乘”知见。成佛的知见,不想听!就像现在小乘的,到处谤大乘的,说:大乘非佛说啦!因此他就鼓励大家修内观法,内观法有分大乘的内观,还有小乘的内观,一切统统叫做内观!小乘的内观法,禅堂的内观,大乘也讲:我们修的也是叫内观,因此对于大乘的究竟的知见,没兴趣!没兴趣。然后开始谤:大乘非佛说。现在在台湾正是流行,说:这个大乘经典,全部都是杜撰的!佛在世根本就没有讲!是后来根据小乘的经典,慢慢地发挥,慢慢地增增减减,就变成大乘的经典了!所以这个小乘啊,一开始落入小乘的经典,你要讲大乘的,哼!嗤之以鼻!根本就睢不起你!因为我有碰过小乘的思想啊!来到这里啊,怎么样?他对大乘的,认为:你们这些都是魔!不正见!我们小乘修不净、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,四念处,这个是佛的正知正见,所以对大乘啊,没兴趣!甚至攻击、毁谤、歧视。

师父现在把整段把它贯串起来,让你了解一下:说:于各命由绪,了解明白,其中分别变易生死之精,这圣人的境界,也了解分段生死,凡夫的粗糙,同时用智慧来疏决圣道,什么是圣道的真,什么是外道断、常二见的伪,因为二乘人已经有这种能力了,了悟了世跟出世间法的因果相酬,惟有修行,才有正因、才在正果,惟求真修实证的感应,速出三界,背一乘实相清净佛道,所谓小乘的思想,看到见苦、断集,证入涅槃之灭,修三十七道品、八正道的道,这个时候达到了居,就是达到了灭谛的涅槃灭,这个“灭”就是涅槃,居于涅槃的灭谛,觉得:我不错了!已休:就告了一段段落,更不前进,生:这个时候内心执着已经最殊胜了,是人则堕定性声闻,固定了、不可改变的声闻,得少为足,不发大菩提心,不无求无上佛道,不度无量的众生,一切四禅的无闻比丘僧,还有增上慢的比丘僧,跟他们一样,物以类聚!成其无闻比丘、增上慢比丘的伴侣,迷佛究竟一实相的菩提,亡失了究竟大乘的、无上的佛的正见。就是这个意思。

【于命明中者:谓识阴显露,已能通达,各命由绪,了然明白也。便知此中,识阴遍含,漏无漏种子,为一切凡圣所依。由是分别精粗者:分析辨别,而圣位则精,】谓变易生死的精微,(【谓变易精微故;】)【凡位则粗,】谓分段生死的粗显。(【谓分段粗显故。】)【疏决真伪者:疏通决择,而圣道则真,谓修证真实故;外道则伪,谓断常伪妄故。】“断”就是断见;“常”就是常见;佛离断见,佛离常见,佛离无常,佛离常,所以佛性,非常非无常;佛性非断非常,佛性,非生非无生;佛性,非有为非无为,因为无为,是对有为讲的。如着一个无为,就变成有为。所以佛离二边,就是这个道理!佛离有,佛离空,也不着一个中道,佛离二边,【因果相酬者:世出世间,皆是依因感果,自相酬答。而欲易粗为精,舍伪从真,故惟求感应。感即是修,应即是证,惟求真修实证,速出三界也。】所以记住:速出三界四个字,你一定要背起来!为什么?小乘的终极目标,就是速出三界!其他:度无量无边的众生,断无量无边的烦恼,没有这回事儿!速出三界,就像我们现在小学念完了,念国中,国中念完,念高职,高职不错了!我出来就有职业了,对不对?我可以养活自己了,高职不错了!他不知道后面还有大学咧!还有研究所,naster and doctorc对不对?没有!他不管这一些啦!他那个high school念完了,就collegeor university不念了,我们说是senior school,high school,再来就是college or university,master or doctor,后面就不念了,我念了高等职业学校了,嗯!就像念高商了,我出来找个头路(工作),养活自己了,不错了!阿罗汉就差不多这样子了!我用这样来比喻,不是说轻视高职的,只是个比喻啊,一个阶段啦!人家有的念高职的,出来也很有成就的啦!我只是用这个来比喻,没有轻视的味道!所以你念个高职的,千万不要生我的气喔!很抱歉啦!

【背清净道者:谓背弃一乘实相,清净之道,以双离二边垢故。所谓见苦、断集、证灭、修道者:蹑解惟求感应之事。苦、集,是世间因果。】诸位!“苦”是世间果;“集”就是世间因;你这一辈子为什么会来转世?为什么变得这么苦?转世的因,就是贪、嗔、痴,就是集。为什么受到八苦?就是世间的果,那么【灭、道,是出世间因果。】“灭”是出世间的果,“道”是出世间的因,“道”就是“通”,通达涅槃叫做“道”;是出世间的因果。【见世间苦谛苦果,皆由集谛烦恼苦因所招;见出世间灭谛乐果,皆由道谛乐因所感。】所以在座诸位,修行人才有真正的快乐,因为以法为乐,而且所有的乐,乐不可支!

中国大陆有一个女众,她离婚,也活得很辛苦,在极端的无奈之下,因为老公也不理她,搞得她鸡犬不宁,在极端的痛苦之下,有一天,她不打开了网路(网络),网路,她打开网路的时候,大陆的土豆网,台湾有youtube的网站,打开,看看,反正很烦啊!打开,打开……刚好!看到一个上慧下律法师,他在讲什么呢?就看了,看了以后,她感动!她说:这个就是我要找的!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300~37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~30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00链接(未完)

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(慧律法师版)

楞严经讲解370: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执理废事;修行不能投机取巧

楞严经讲解371:看到稀奇古怪的、佛的、自己的境界的都因为执,执为禅之大病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